中国无线充电行业现状分析,行业稳步发展,应用趋向多元化

发表时间:2022-11-14 09:29

一、无线充电综述

无线充电技术又称非接触式充电,是利用近场感应,即通过电磁感应、磁共振、电磁波辐射等原理,实现将电能从供电设备传送至用电装置的技术。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,主流的充电技术包括电磁感应、无线电波、共振技术,其中电磁感应为最主要应用方案。

无线充电有4大优点,防水性强、避免接线口磨损、便捷、减少可视线的杂乱。预计在逐渐突破充电效率、成本和兼容性的技术难题后,无线充电将被普遍的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领域。

无线充电优点介绍

无线充电优点介绍

二、无线充电产业链

1、产业链概览

无线充电包括发射端、接收端两部分,上下游产业链包括芯片、磁性材料、传输线圈、模组制造、系统集成。应用涵盖智能手机、汽车、智能穿戴、智能家居等领域。

无线充电产业链

无线充电产业链

2、产业链下游分析

无线充电目前应用最为广泛成熟的市场为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,其次为汽车行业。从智能手机行业来看,近年来,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趋于饱和,出货量不断下滑,2021年出货量小幅回升。据IDC数据,2021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329.3百万台,其中安卓手机出货量为279百万台,苹果手机出货量为50.3百万台。

汽车车载无线充电作为一种绝佳的无线充电应用场景,无需频繁插拔充电线,是增加行车安全、提高车主生活品质的一大利器,极大的改善了车内手机使用和充电的体验。中国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,据工信部数据,2021年中国汽车销量为2627.5万辆,同比增长3.8%。2022年1-3月汽车销量为650.9万辆。

三、无线充电行业现状

1、市场现状

目前无线充电产业软磁材料的选择上,包括铁氧体(锰锌铁氧体、镍锌铁氧体)、非晶、纳米晶均有应用。发射端以铁氧体为主流,一般选用锰锌功率铁氧体材料。接收端在消费电子领域非晶、纳米晶逐渐渗透,对软磁材料的尺寸精度要求较高,大功率仍以铁氧体为主。预计2025年全球无线充电发射端和接收端需求分别为8亿只、20亿只。

随着技术迭代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,电子产品的充电需求逐渐附加技术、场景等多样性特征,无线充电技术应运而生。无线充电技术不需要匹配消费电子的充电插口型号,使用方便,极大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,市场规模将继续稳步扩张。据统计,2021年中国无线充电市场规模达到85.5亿元,同比增长10.6%。

2、细分市

手机产品仍然是无线充电行业最大细分领域,2021年手机领域用无线充电市场规模为68.7亿元左右,同比增长9.6%。随着无线充电在手机上的应用越来越普及,无线充电在其它各类终端应用中也逐渐兴起。

随着“90后”逐渐成为汽车消费主力军,年轻消费者对于手机配置和个性化的要求相对较高,因此车载无线充电功能渗透率不断提升,2018-2021年期间,汽车无线充电功能渗透率由2.1%上升至19.8%。其中合资品牌车载无线充电功能渗透率由1.5%提升至15.2%,自主品牌由3.1%提升至26.4%。

桌面无线充
无线充支架
多合一无线充 车载无线充
无线充接收
无线充电宝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地址: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库坑社区宝三和工业园D栋4楼
电话:  0755-82913305
传真:0755-82915924
邮箱:dylan@szthxy.com
关于我们
扫描查看手机版网站
新闻中心